重磅!公务员招考中,到底哪些岗位最适合你?
理想中的职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这种存在于梦里的完美职位就不要想了。报考职位时,能够尽量避免“钱少事多离家远,位卑权轻责任重”的情况才更现实。
当然,每个职位都有专业、学历、学位等要求,筛选过这些必备条件后,能够报考的职位并不如想象中多。
如何比较A职位与B职位?到底哪个职位更好?
我始终认为,职位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和不适合。
关于这些,考生问的最多话题有以下:1、哪个岗位更好考,上岸概率大;2、收入多少;3、晋升空间;4、工作地点;5、清闲与否。
所以判断职位适合不适合自己,可以把以上五点作为衡量的标准,按照自己情况做顺序排序,尤其是五点之间也有矛盾。比如晋升空间大的职位,必然不清闲,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才最重要。
一、哪个岗位更好考,上岸概率大
公考每个职位招人少,历年分数波动更大。这是和高考不同的地方。例如某省高考,清华分数线通常都会比南开高,因为大学招人都是几十、上百,受偶然性因素影响小。如果某个大学在该省每年只招2-3人。
公考就类似于招人特少的大学,因为岗位普遍招录1-3人,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运气好,碰到的对手实力都弱,进面分数线就低;运气差,考霸扎堆,考再好都会被淘汰。
招考人数多,岗位限制条件多,报名人数少,并不代表进面分数线低,也不代表上岸概率大。
招考人数多,报考人数少是否等于进面分数低呢?
没想到!报考人数越少越好考?去年进面数据啪啪打脸
以17年国考数据为例①17年国考招考人数最多的是外交部,共招考3个岗位,人数44人,3个岗位对比招录比例分别是82:1、129:1、50:1,通过比例数据就可以看出,招考人数多并不一定就好考。
②通过审核的人数最多的是“民盟中央”,报名截止前两日就已经有9584人通过审核,比例高达9584:1。
③“民盟中央”的万人坑职位并没有进入最高分数的前十名,前十名中如山东国税、青岛国税一些岗位分数是很高(当年分数150+),它们招录比不很高,但是进面试分数很高。
岗位的限制条件多,是否意味着上岸率增加呢?
(1)比如应届生岗位,的确把在职考生排除在外,但是应届生时间更多、准备更充分,未尝不会把实力更强的考生圈在职位里,形成死亡小组
(2)再说限制研究生岗位,一般而言研究生学习能力比本科更强,你说这些考霸聚在一起,是不是更难考了吗?
(3)限制党员的职位,党员一般都是在学校、社会上能力相对较强的一群人,报考这种岗位,会不会碰见硬骨头?
二、岗位收入多少?
考生最想知道“XX地XX公务员待遇如何?”苦于公务员薪酬待遇不透明,不像企业一样“明码标价”。如果特别在意收入,万一考上待遇低的单位,岂不被坑了!
但体制内收入本来就是一团乱麻,有时候上级机关也不清楚,更别说体制外的考生。
讲个事情,前几年南方某市违规发放津补贴,被当地中直机关眼红,举报到财政部。财政部派人一查,我的妈,他们背着我们竟然发了这么多钱!
而且网上各种信息有真有假,比如这张照片
至少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收入最高的是深圳,而不是表上的北京。北京在这四个城市只能排最后一名……
收入一般和当地经济相关,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公务员收入在15-25万(五险一金、绩效等全包),中西部收入较高地区在10-15,收入低的地区6-10万。收入最高的是深圳,25-30万,收入较低的有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地,具体数字看下文。
想了解报考岗位的收入情况,我在这里推荐四种方式:
1、网络搜索
2、询问亲戚朋友
3、直接电话咨询报考单位
三、晋升空间
核心部门
党委口:市委办、纪委、组织部、政法委、宣传部、统战部。
政府口:市政府办、发改委。
发展前景:★★★★★ 五颗星
优点:核心部门,受重视
之所以这些单位发展前途好,主要是两点:
一方面,单位领导级别较高,比如市纪委、组织部一般高半级,一把手可以进市委常委。哪怕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整天在领导面前晃来晃去,自然混个脸熟,比基层单位更容易得到赏识。俗话说“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一旦干部有交流调动的机会,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另一方面,工作辛苦,长期付出会得到回报。比如上岸群友小熊告诉我,借调到组织部几个月,几乎天天晚上干到1-2点。不过据他观察,周围同事依然很卖力,毫无怨言,因为发展前景有保障。比他早两年借调过来的同事,最近纷纷被提拔为县区副科级实职岗位。
这里说一下发改委,虽一把手比不上党委口的几个单位级别高,但发改委号称“小国务院”,在政府口的单位里也是出类拔萃。
性价比高的实权单位
发展前景:★★★★ 四颗星
优点:工作强度适中,有一定实权
四大班子:政协、人大
政府口:财政局、卫生局、教育局等
人大、政协一把手正厅,部门级别高,人员晋升也较快。财政局、卫生局、教育局属于实权部门,至少以后读书、看病比较方便,打招呼找人都会给个面子
通过网络了解单位晋升情况
想了解其他单位晋升情况,建议提前登录该单位官方网站,注意三点:1、单位总人数;2、领导情况和人数;3、单位级别。
作为一个考生,关注某个单位有没有实权不是特别关键。关键在于分配在哪个岗位,在该岗位上的发展前途。实权部门的非重要岗位,远远不如非实权部门的重要岗位。对你们当前的情况来说,没做到领导岗位都没什么实权好讲的。
最后,选择岗位,大家真的不必过于在意“未来如何”,更应该注重“实际如何”。“未来如何”只能保证上限,而“实际如何”保证下限。奉劝大家把工作地点+收入待遇放在更靠前的位置去考虑。祝愿大家都上岸!
(点点关注,每天一篇公务员干货,带你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