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委婉的一首“骂人”诗,看似句句写景,其实另有深意
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会写诗的人,骂人都不一样。
我深以为然。
就像诗经的《硕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堪称最露骨、直接、解气的骂人之语了。
还有李白的《嘲鲁儒》“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当时他在孔子的故乡被儒生嘲讽,于是便回敬了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接骂回去“你们这群人啥都不懂,不如回家种田去吧”。
这么狂妄的话,也就李白敢这么说了。
还有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意思说你们这些普通人都死绝了,可是人家“初唐四杰”的好文章却能千古流传,也是够狠。
以上这些诗词都算是比较直接的“骂人”之语,一般人都能看的出来。
但是还有一些诗词,却是典型的含而不露,若不深究,还真看不懂。
其中最典型的一首诗便是晚唐诗人来鹄的《云》。
全诗如下: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这首诗句句写景,但其实另有深意。
诗人借“云”这个形象,来讽刺那些不为人民做实事的官员,形象生动。
这么别有深意的“骂人诗”,一般人还真看不懂。
这首诗的作者来鹄是晚唐诗人,传说他机谋权变之术,深得鬼谷子真传。
不管他是否真的是鬼谷子传人,但是他的这首诗确实写的很经典,被誉为“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诗歌第一句写的是云的变化多端。
一句“千形万象”便将夏云的千姿百态、风云变幻写到了极致。
而诗人之所以会如此关注夏云的变换,其实是抱着久旱逢甘霖的心态。
可是他的心愿最终还是落了空,诗人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接着的第二句写的是云的隐藏。
它们在变幻后渐渐隐藏在重山中,好似与人捉迷藏。
诗人抬头望着天空却找不到云的踪迹,蓦然低头却在水中发现它们的倒影,再一抬头,发现它们又躲藏在重山之后。
诗人本是满怀希望,可是云却故作姿态,戏弄于他,心中的焦急失望之情不言而喻。
如果说前两句诗人对云的失望、厌恶还比较隐晦的,那么后面两句就毫不掩饰了。
地上无数的禾苗都快枯萎了,可是天上的云儿却依然逍遥自在,各种幻化身姿,自我欣赏。
一边高高在上,一边干枯欲死,两相对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云的无情,也突出了诗人的厌恶之情。
而这样变化多端、戏人为乐,高高在上又残忍无情的云,就像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员。
晚唐战乱纷飞,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而除了战乱,官员的盘剥也是造成人民困苦的另一原因。
原本百姓们对这些官员也曾抱有希望,可是他们却一次次地让百姓失望。
那些官员的嘴脸向来最是多变,他们对上司谄媚,对着黎民百姓却是凶恶无比。
他们从来不干实事,一提“办事干活”,便躲得无影无踪。
百姓们生活是那样的艰难,可他们依然纵情享乐,高高在上,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是这个道理。
整首诗也算是托物言志,以云比喻某一类人,形象生动,新奇婉转,如此有深意的“骂人诗”,一般人还真看不懂。
诗人如此煞费苦心也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一般敢于讲真话的都没啥好下场,诗人心中虽然不满,却也不敢直言,只能借诗来发泄心中的悲愤之情。
而这首含而不露的“骂人诗”,最终也成了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不知你是否看懂了这首诗的“深意”?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