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一美女3:不疯魔不成活的天才女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
01
说到法兰西第一美女伊莎贝尔·阿佳妮,她的美貌是公认的,演技是公认的,但说到她的性情,却是两极分化。有人曾形容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关于阿佳妮的故事,我们第一篇讲了她的童年和表演之路(法兰西第一美女1:不疯魔不成活的天才女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 ),第二篇讲了她的爱情(法兰西第一美女2:不疯魔不成活的天才女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 )。对于这样一个容貌堪称绝代的美女,演技如此传神,却情路坎坷,始终未能找到携手相伴一生的人,很多人诟病是阿佳妮的性格问题。
所以这最后一篇,我们来讲和她的美貌、演技以及爱情一样传奇的性情。
02
1983年,阿佳妮主演的电影《杀人的夏天》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正常来说,这是件主创和媒体都喜大普奔的事儿,但最终却闹得不欢而散,因为阿佳妮在宣传期间用袋子或者雨伞遮脸,就是不让摄影师拍照。这个举动直接引发了摄影师在后续的戛纳红毯上集体“撂挑子”罢拍和媒体的声讨,认为阿佳妮耍大牌。
但阿佳妮的初衷其实是:希望大家把注意力放在作品而不是她本人身上。这次风波第一次让全世界见识到了阿佳妮天才般的演技之下,有着与众不同的感人情商。
暴烈不安的成长环境和童年自闭症的经历犹如双刃剑,既赋予了阿佳妮对于复杂角色的超强驾驭能力,同时也让她极不擅长与人沟通。成年人的世界里,情商问题可以让一个人工作、生活寸步难行,虽然出众的美貌和天才般的演技让阿佳妮傲视影坛,她已经强到“即使你们看不惯我,但戏好还得要找我”的高度,但“难以相处”的大帽子,仍然让阿佳妮的个人名声毁誉参半。
有演着演着,拍着拍着就因为太累而半路退出的,还不止一次。也有在组里像“戏霸”一样,管这管那,把剧组搞得鸡犬不宁的,比如阿佳妮在出演《茶花女》舞台剧时,几乎从台前管到幕后,要求和她配戏的角色得更有名,剧本要修改,戏服也要改,因为太沉了......这一圈下来,和导演撕X的桥段肯定免不了,最后戏完了,还要插手宣传工作,先是拒绝把名字用灯光打在剧场外面,然后是连剧照的发布顺序也要她说了算......
有媒体抨击她任性、反复无常,还会因为不喜欢某个主持人就拒绝采访。
但这些和1997年阿佳妮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审主席时发生的事情比起来,就都不算什么了,那一年阿佳妮可以说是“名垂戛纳青史”。
03
其实早在阿佳妮要担任评审主席的事儿传开后,很多人都觉得这应该注定是相当不平静的一届戛纳。当时的主席雅各布在《公民戛纳》一书中记录下了来自好莱坞的反应:“阿佳妮,你疯了吗?这个人太不可控了......”
结果,阿佳妮果然不负众望......一上来,就把主办方提前配置的评委会成员解散了,因为她要按照自己的眼光来组建。其实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阿佳妮,因为戛纳自己也承认,当时邀请对方时,就答应了阿佳妮要求的对评委会最终成员的话语权。但戛纳可能没把阿佳妮不按常理出牌的脾气当回事。
结果麻烦果然就从这里开始......阿佳妮自己邀请的人都婉拒了她,这就很尴尬了,不仅自己尴尬也让主办方很尴尬。幸好,主席雅各布有备选方案,重新邀请了一波评委,里面就有巩皇——巩俐。
选人风波结束后,行程上又出了幺蛾子。阿佳妮她来了,比开幕式整整提前了4天,不但来了,还坐着豪华列车带着秘书、儿子、助理......以至于官方给订的总统套房“装”不下他们。人多还不是最惊奇的,官方在随行物品中还发现了两台传真机、微波炉、电话线......
然后她还要占用电影节按传统给戛纳市长留的包厢,以及和她一样举足轻重的法国女星凯瑟琳·德纳芙的保镖......
当然,和她一起工作的评审成员也没能“幸免于难”,她先是要求所有成员一起看片,还要求在前后两部影片的间隙就开始讨论,到后来,阿佳妮更是要求大家和她一起吃早餐,菜谱是阿佳妮同款减肥餐。
这顿猛如虎的操作之后,阿佳妮毫不意外地得到了“雷鸣般”的吐槽。评审会成员之一麦克李评价这届戛纳是:“所有人都很完美,除了阿佳妮”,而戛纳电影节更是发了英法双语文案来吐槽阿佳妮的情绪化和低情商,称她是“最反复无常”的伊莎贝尔·阿佳妮。这样的待遇恐怕也是绝无仅有了。
阿佳妮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过于自我,但低情商有时候并不和一个人的人品直接挂钩。同样是阿佳妮这届的评审会成员,巩俐虽然也承认阿佳妮在情商处事上的种种问题,但她仍然表示,那一年戛纳她只交到一个好朋友,那就是阿佳妮。
而陈凯歌也曾盛赞过阿佳妮的贴心,他回忆1993年《霸王别姬》获得金棕榈时的样子:“我记得上台是伊莎贝尔·阿佳妮给我颁奖,本来已经可以离开了,她却一直陪同我,为我做法文翻译。伊莎贝尔给我说非常喜欢《霸王别姬》这个片子。我记得获奖感言第一句话说完,阿佳妮给我翻译后,全场就有掌声。”
多年之后,阿佳妮曾在答记者问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以前总把自己的情感掩藏起来,实在太辛苦了。我明白了:表露自己,展现自己是有人情味的表现。即使要冒着被别人看出真实自我的危险,即使代价昂贵,也要让自己更真实,更有人情味。 ”
这也许可以解读为是女神反思过往后的收获和成长吧。
04
2008年,十年没演戏的阿佳妮携电影《裙角飞扬的日子》重回影坛,55岁的她身材发福,美貌尽逝,甚至因为过度整容,脸都已变得有些僵硬。电影中她饰演一个衣着随便,不施脂粉,被学生们嘲笑无视的老师,这个角色让阿佳妮第五次拿到了凯撒奖最佳女演员的奖杯。
天赐的美貌会流逝,但自己赚来的能力却不会轻易溜走。
但对于女演员,特别是曾经惊艳了一个时代的女神级人物,公众对她美貌的关注却注定是苛刻的,即便大家都知道这不公平也不科学。
阿佳妮曾自比嘉宝,她从来不是个能轻易释怀美人迟暮的女子,但她也不是一个轻易就被诋毁和嘲讽击倒的人。
2017年,62岁的阿佳妮登上《费加罗》11月刊的封面,人们发现她又瘦回到了36码,虽然岁月留下的沧桑再也无法抚平,但清冷孤傲的气质佳人的感觉还是和当年一样。
阿佳妮一直给人一种外表刚强却内心脆弱的错觉,因为她基本上总是饰演偏执而绝望的悲剧女子,加上她本身性格和部分经历又与这些角色有着高度的重合性,所以,总让人习惯性把角色的宿命感代入阿佳妮的人生,认为她也是个过刚易折、有着不完满悲剧人生的女子。
但事实上,在现实里,阿佳妮虽然脾气很刚,但却是个能在关键时刻看得开又会尝试自省的女人。
她说:“在我人生的剩余部分,我要开始修补那些破碎的美好了。”
人生不一定要如戏,命运有时候无法掌握在自己手里,但看待它的方式取决于自己。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