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著名作家白桦离世,用心血为时代讴歌的作家
“最怜帆远浮天阔,始信江空得月多”。
夫远近、宽窄、得失都是相对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少则得。退后一步洞若观火,也才能够领会“帆远浮天阔”的旷达。
台湾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拿去日本展出,全然忘记了“祭侄”之际“道”的远近。某小学校长带领学生跳“鬼步舞”,舞步稍“远”而健身却“近”了不少。
作家白桦去世,人“远”了,但是作为“时代疾风中的一株白桦”,其忧国忧民的魂魄永不会远离。
亦非有心者所能得远
亦非无心者所能得近
这是道家代表人物列御寇的名言。南怀瑾解释曰:“道这个境界,不是你有心去求而远,也不是无心去求而近,所以‘有’也不错,‘空’也不错。”
而上联的精义就是《中庸》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在此,儒释道是可以统一的。“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因为“道”是无需解释的。
有意思的是,看看互联网,较著名的此联书法作品,是集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稿》和《争座位帖》里的字。
然而,弥足珍视的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祭侄文稿》元月中下旬已经在日本展出了,引发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华人的大哗。
盖《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在《兰亭集序》真迹难寻的今天,《祭侄文稿》是极少数被保存下来的真迹。不少书法家认为这“天下第二行书”实乃第一。台湾《联合晚报》亦提到,《祭侄文稿》在2012年的公告中,等级比核定为“重要古物”的翠玉白菜还高。
《祭侄文稿》上次展出是2008年“晋唐书法展”,海外展则是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曾记否,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于1961年赴美展出就造成严重损伤,引发了强烈抗议。如今这“展一次伤一次”的、一千多年前的纸本漂流过海而备受折腾,如何能够不让国人忧心忡忡?
当今世界,几乎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制定了文物交流的标准。比如《蒙娜丽莎》离开卢浮宫一步都是妄想。中国大陆的规定是:元代以前的书画和丝绸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
“书法文化”表面上看是超越远近的“高雅艺术”,但是,“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一经人手,艺术也会带上倾向性乃至政治色彩。
细柳何细哉:眉细、腰细、凌波细,且喜心思更细
高郎诚高矣:品高、志高、文字高,但愿寿数尤高
联语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细柳》一篇。是女主人公细柳与夫君高郎的对句。“凌波”在此喻美人步履轻盈,是高郎赞美妻子。《细柳》全文讲的是丈夫死后细柳用“苦其肌肤劳其心志”的办法教育儿子的故事。
笔者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聊斋里借来此联,赞美的是某小学校长用“鬼步舞”带领学子健身的举动。
2019年1月16日新京报消息:山西临猗县临晋镇西关小学校长张鹏飞在2018年暑假发奇想,要把“鬼步舞”带到学校:“我每天晚上就去南城广场跟在人家后面跳,回家上网看视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实在看不会就去广场请教。”就这样,折腾了一个半月,张校长不仅学会了“鬼步舞”,而且还让自己成功瘦身。
新学期开学后,征求了师生意见,聘请了校外专业教师,张校长带领全校700名师生跳起了“鬼步舞”。一名家长称,“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周围村里,父母在外打工。张校长为孩子们考虑,想办法搞教育,我们很支持”。
究竟何为“鬼步舞”?笔者在网上下载了自学的讲课视频,悉心研究之后,发现那舞步有点“魔性”不假,但是基本上属于足球篮球“啦啦操”的“简单化”,不过是最基本的腾挪跳跃,动作尚属于“活泼可爱”一类,比广播体操稍微复杂一点而已。
关键是“周一到周四我亲自来带操”。现如今,大学校园做操已经是悠远的往事,课间十分钟的主要娱乐是玩手机。中小学生也是镜光闪闪,足不出户。男生“品高、志高、文字高”的不少,但做不出一个引体向上的孩子同样日渐增多。女生或则眉细腰不细凌波更不细,或则“三细皆有”就是体质差。在此背景下,张校长能够身先士卒,“随着快速的节奏,和同学们翩翩起舞”,实在是接地气、做实事、与师生“打成一片”的好手段。
是故“寿数尤高”与自幼强体健身不可分割,仅仅盯住“眉细、腰细、凌波细”是远远不够的。对“鬼步舞”亦不可“望鬼生疑”也。
情不言悲,今夜星光灿烂依旧
恋曾记苦,山间铃响马帮再来
1月15日凌晨,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白桦在上海去世,享年89岁。中国新闻网的题目是:《著名作家白桦离世被称为“时代疾风中的一株白桦”》,新京报说:“他是20世纪下半叶作家的孤独代表”。其朋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评论:白桦不仅有才华,而且十分儒雅,性格开朗,非常愿意接近年轻人:“他是个非常有诗情画意的人。”演员冯远征微博:“先生一路走好!”
白桦出生于1930年,河南信阳人,本名陈佑华,他一气呵成大作《山间铃响马帮来》之际,吾侪尚未出世。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的一系列诗歌真是“歌诗合为事而作”,站在了时代的潮头——我们中文系的同学至少三分之一抄过他的《春潮在望》等诗篇。笔者至今还记得初读《吴王金戈越王剑》之际的激动,那句“勾践,你还记得亡国的耻辱么?”的台词,现在想起来还于心戚戚。
然而,他悄悄地走了。
白桦说过,他非常喜欢俄国歌曲唱的一种氛围——“田野白桦静悄悄”。在雾霭中,白桦站在那里,如斯而已。他还曾说,作品如果没有自己的思索也许就风平浪静了,但是自己的,没有思索的作品又有什么意义呢?
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白桦喜欢阳光,生命力强,山火毁林以后,首先长出来的经常是白桦。在中国的北方,草原上、森林里、山野路旁,都能够看到层层叠叠的白桦林——闻一多最喜欢的歌《伏尔加船夫曲》里有一句“穿过茂密的白桦林……”至今,我国的东北地区的赫哲族还大量使用桦树皮制成的器物,小到盛食物的器皿,狩猎工具,大到船只,学者将这种特殊的文化称为“桦树皮文化”。
只要用心血为时代尤其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讴歌过,无论是熠熠星光,还是马蹄声声,人们都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