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名将周亚夫为何落得绝食呕血而死的下场?
周亚夫是汉朝元老绛侯周勃的儿子,也是一位深受朝廷重用、名垂千古的将军,更在景帝七年被擢升为丞相。
然而如此名将,后来竟绝食五日呕血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景帝向来器重周亚夫,但这不代表周亚夫可以放言无忌,拂逆圣意。
但是,周武夫出身,天性耿直,加上战功显赫,官运亨通,因此此人不懂为官之道,在政治上极为幼稚。
对景帝而言,周亚夫虽然相当能干,但也有点桀骜不驯,居功自傲。周亚夫就这样一步步地和景帝发生冲突。
周亚夫
第一:皇储之位的争夺
当时,景帝因不满栗姬而要废掉刘荣的太子之位时,周亚夫竭力反对,原因很简单:刘荣是长子,又无过错。但是,对景帝而言,立储乃皇帝家事,周亚夫根本就是多管闲事还犯了为臣之大忌。
第二:外戚封侯之阻挠
那时,窦太后示意要景帝封皇后的哥哥为侯。其实,景帝心中已经同意了母亲的提议,找周商量,只是走走程序而已,且周亚夫掌管外廷,威望甚高,若由他表态支持,自然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然而周亚夫完全不同意景帝的提议,更搬出高祖所说的“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景帝听完闭口不语,心里大概相当不满,暗骂此人不识时务。
第三:反对招降来的匈奴人封侯
景帝中元三年的冬天,七个匈奴人投降到了汉朝,景帝就准备给他们封侯,欲以此吸引更多的匈奴人叛逃过来。
但是周亚夫又不同意。他说:“这些人背叛自己的主子投靠陛下,而陛下给他们封侯,以后还如何管教不守气节的大臣呢?”
景帝听完根本就不给周再说话的机会,很干脆地说了句:“丞相已经不能为我所用了。”然后就给那七个从匈奴投降过来的人封了侯。
周因为此事与景帝日渐疏远,君臣关系越来越僵,后来景帝更让周辞去丞相之位。
第四:筷子事件
过了一些时日,景帝想召回周亚夫回朝效命,于是就在宫中设宴招待他。
但是,景帝只在他面前放了一大块肉,既没有切开,也不给筷子。此举,是要试探他脾气有没有改好,能不能辅佐太子,也要让他明白,他拥有的权位皆是皇帝所赐。
可是,周亚夫一看,心中不太高兴,就找侍者要筷子。景帝此时突然冷笑道:“这样还不能满足你吗?”
周到底心怀坦荡,镇定自若,脱帽请罪。景帝刚说了个起字,他就马上站了起来,景帝大怒,转头就走。周一看景帝走了,也就起身走向殿外。
景帝转头看着周缓缓远去的背影,这才说道:“这种人怎么能辅助少主呢?”
终于爆炸:你是不是想造反!
后来,周亚夫的儿子见父亲年老,遂从皇家工匠那里购买盔甲和盾牌 500 副,准备为父亲百年后殉葬用。但是周的儿子雇工之后不给力夫工钱,力夫怨怒上告,就说周家准备造反。景帝便让人拘审周亚夫。
一开始,景帝并不想对周赶尽杀绝,他派官吏去调查,那个官吏跑到周那里要和他对簿,结果牛脾气的周根本不理他。
这名官吏回来跟景帝一汇报,景帝大怒说:“我不会再用他了。”也就此决定对他卸磨杀驴了,直接将周亚夫父子交付廷尉。
廷尉审讯周亚夫,问道:“君侯想造反吗?”周连忙辩解道:“我买的都是陪葬品,怎么能说我想造反呢?”。此时旁边走出一个小吏说:“君侯即使没有在地上造反,也想在地下造反。”
听了这样的话,即使再有修养的人,恐怕也要破口大骂。这简直是混蛋逻辑!
周亚夫是个宁折不弯之士,当廷尉派人来抓他时,他就欲自杀,但被妻子劝阻。身陷囹圄后,他更是绝食五天,最终饿得吐血而亡,封国被废的悲惨下场。
宋人徐钧有诗云: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自是君王多任刻,非关许负相书灵。
此诗概括尽周亚夫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