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思想脉络
今天要介绍的是卡尔马克思的思想。自己能力有限,没有办法介绍清楚,后面会继续修订。
马克思提供了一套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话语以至于马克思同时代或者之后绝大多数有影响力的社会学理论家在某种程度上都不得不与马克思进行对话。他们通过与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争论来明确自己的立场,确立自己的合理性,发挥自己的影响。因此在社会学理论当中介绍马克思思想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卡尔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在19世纪的时候,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也是作为对早期现代性危机的一种反应而出现的。
马克思对19世纪上半叶自由主义现代性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所经历的严重危机做出了反应,但是他的关注重点是将经济关系或财产关系理解为全部社会关系当中最核心最基本或者最基础的部分,始终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现代社会的财产关系及其经济政治与社会后果上。
简单来说,马克思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层建筑如思想、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贯穿马克思一生思想始终的基本思路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是现代社会里一切矛盾和危机的最终根源,要消除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和危机,就必须消灭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度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所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社会制度及共产主义制度。
在这样的观念的基础上,马克思探讨早期自由主义社会体制形成和变化的经济基础,试图从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中揭示早期自由主义社会体制各种矛盾和危机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
马克思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来解释,包括不平等和犯罪等现象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或社会弊端,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创造,马克思之前的许多社会主义学学说都是以此作为自己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后来力图要以一种现代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这种理论观点,并是不为这种观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适用性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明。
早期的马克思是一位黑格尔派青年学者。黑格尔认为,国家是理性的最高体现,国家的根据就是作为意志而实现自己的理性力量。年轻的马克思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都是从黑格尔的这一套社会理论出发来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但是在莱茵报工作期间他发现,如果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国家是理性的,最高体现是以普遍利益本身为目的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普鲁士国家机构却是处处站在封建贵族等有产阶级的立场上提交后者的意志,维护后者的利益。
马克思,对包含着上述黑格尔社会理论的法哲学原理一书重新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并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经过批判性的分析,马克思意识到现实生活与黑格尔的理论其实是完全相反的。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国家决定,而是家庭和市民决定。他指出,在黑格尔那里,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他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因此,要理解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运动之间的关系就必须从把握家庭和市民社会自身的特殊逻辑入手。正是这样的一种思路,逐渐把马克思引导从物质的生活关系当中去理解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
对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对自由、平等和解放的启蒙观点观念的理解。他认为,对人权自由和平等的探求与追索,必须拓展到政治领域之外。他认为,政治解放并没有导致人的彻底。
从直接的,具有政治性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的市民社会,仍然是一个充斥着特殊性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社会,是一个特殊性和普遍性相分离的现实,存在与其类本质相分离的社会,在这样的一种市民社会中,所谓的自由平等安全等人权都带有极大的局限性。这里的自由实际上不过是作为孤立的封闭的自身的那种人的自由,这里的平等不是自由的平等,这种形式上的平等的个人之间仍然将形成实质上的不平等。人和人之间仍将充斥着为了追逐个人的私利而展开激烈的竞争和冲突。
压迫和反抗压迫仍然是最基础的社会景观,因此就真正实现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来说,政治解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人类解放,所谓的人类解放就是人与其类本质的重新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重新统一。不仅在政治领域中,而且在经济社会等各种领域中全面真正彻底地实现人权自由和平等。马克思意识到,实现人类解放的重要,前提是废除私有财产。马克思还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之间的关联性。他认为,在这样一种废除私有财产为前提的人类解放运动,是不可能再有曾经完成过政治解放的资产阶级来完成的,我只能用另一个新的社会阶级及无产阶级来完成。
正是认识到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之间的区别,还意识到私有财产的废除与人类解放之间的逻辑关系,马克思将自己一生的注意力投入到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分析上去,试图从对社会经济运动过程的分析中寻找出理解人类社会变迁之谜的答案,以及引导人们最终实现彻底的自由和解放的理论指南。
他的这一理论结果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中有体现。书中,它是用人性的存在,人性的丧失,人性的复归这样一种人道主义的公式来描述和解释社会历史的运动过程。马克思认为。人类有一种永恒的抽象,不变的本质,只不过这种永恒的抽象不变的本质。不是一般人道主义者所说的那种人的理性或情欲,而是一种更具物质性的活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也就是劳动。
马克思认为。再进一步的社会历史运动中,人类逐渐丧失掉了自己的这种本质。在私有制条件下。人类虽然还在劳动。但是是一种非人的异化劳动,这种异化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达到了顶峰。马克思认为,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性就在于它的这种非人性社会,运动的理想目标就是要推翻现存的社会,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一个与人类本性更加相符的新社会,人类劳动之自由,自觉的本质得到复归,这种新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在此时的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就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是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但是随着马克思对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分析的进。深入她不再把人性看作是某种抽象不变的东西,而是把它理解为历史的变化者的东西,他不再把社会历史过程理解为人性的形成丧失再重新复归的过程,而是理解为一个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性和社会不断由低级到高级提升的永无止境的进步过程。这就是后面即将介绍的历史唯物主义。